從鹽的歷史看讚岐烏冬的起源

製鹽的由來

日本製鹽的記載始於《萬葉集》中的藻鹽製作。 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將太陽的熱力將海水蒸發並製成“鹹水”,然後將其煮沸提取鹽分,因此它是一種寶貴的資源。 海水的鹽度只有3%,要從1L海水提煉出30g鹽分,可費一番功夫。 鹽是人體為了生存必須吸收的重要物質。 因為取得食鹽如此困難,很難想像當時可以像今天一樣,在製作烏冬時加入那麼多食鹽(佔麵粉的 5-6%)。 除非當是有其他製鹽方法可以增加其產量。

 忠臣蔵與赤穂鹽

日本製鹽始於 1200 年前的平安時代,到了17 世紀江戶時代中期(1600 年代)在兵庫縣赤穗市以忠臣蔵而聞名的‘’入浜式製鹽法”開始應用並大量生產食鹽。 世代流傳的忠臣蔵赤穗浪士的故事也與這片鹽田有關。據說,事件的原因之一是吉良家族派了一名特務到赤穗,雖然這名特務被抓獲,最後他逃脫了並在吉良之鄉的三河灣建造了一個鹽池。故事更被荷里活改編成電影”47浪人”並由奇洛·李維斯主演。

日本產鹽的北界是太平洋一側的宮城縣和日本海一側的石川縣,地理上緯度高於這兩個縣便生產不到食鹽 因此。因此, 日本東北和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不得不依賴從日本西部運來的食鹽。 之後,包括赤穗在內的整個瀨戶內海(大約 10 個國家生產鹽)增加了鹽的生產,鹽從 1636 年(寬永 13 年)開始由北前船從東北運往北海道。